知识简介
钻天柳为杨柳科的单种属植物。零星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由于森林过度砍伐,林地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加以个别地区的河流遭到污染,影响钻天柳种子的萌发与幼苗、幼树的生长,有的地区已经绝迹,有些地区仅有大树而无幼苗与幼树,其分布区正日益缩减。
拉丁名 :Chosenia arbutifolia (Pall.) A. Skv.
中文名 :钻天柳
拉丁科名 ::Salicaceae
中文科名 :杨柳科
保护级别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
现状:稀有种。钻天柳为杨柳科的单种属植物。零星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由于森林过度砍伐,林地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加以个别地区的河流遭到污染,影响钻天柳种子的萌发与幼苗、幼树的生长,有的地区已经绝迹,有些地区仅有大树而无幼苗与幼树,其分布区正日益缩减。 海拔下限(米) : 300 海拔上限(米) :500 最高950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树冠圆柱形或近椭圆形,树皮褐灰色;小枝红黄色或紫红色,有白粉,无毛;芽扁卵圆形,被一枚鳞片包裹。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8厘米,宽1.5—2.3厘米,两面无毛,上面灰绿色,下面苍白色,常有白粉,边缘近全缘或稍有锯荩灰侗?--7毫米,无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菜荑花序先叶开放;雄花序下垂,长1—3厘米;雄蕊5,比苞片短、着生于苞片的基部,花药球形,黄色,苞片倒卵形,不脱落,边缘有长缘毛,无腺体;雌花序直立或斜展;子房近卵状长圆形,有短柄,无毛,花柱2,柱头2裂;苞片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有长毛。蒴果成熟后2瓣裂;种子长椭圆形,无胚乳,基部有长毛。
特性:分布于溪旁林中。分布区位于寒温带针叶林区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最冷月平均温-10---38℃,稀达-45℃,最热月平均温在15--20℃以上,冬夏温差甚大,年降水量360--1000毫米,无霜期90--150天,生长期较短。土壤为中性沙石土。仅生于空气湿润、排水良好的河岸和溪流旁。由于雌雄异株,在种群个体少或仅有雌株或雄株的情况下,结实率不高或不结实。种子的发芽率高,胚根生长很快。主根发达,3米高的幼树其主根长可达5米余,侧根不发达,细根亦少。花期5月,果期6--7月。
保护:保护价值 :钻天柳为单种属植物,由柳属内分出,其雄花序下垂,雌、雄花都无腺体,与杨属相似,是介于杨属与柳属之间的过渡类型,对研究杨柳科系统发育有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 应保护好产地溪流沿岸的森林环境,禁止向林地溪流中排放工业废水和减少采伐;在辽宁和吉林南部植株稀少地区禁止砍伐。同时应对本种的驯化、繁殖栽培开展研究。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但种子寿命很短,成熟后即应播种。插条不易成活。
宏观特征
木材边材黄白色,与心材区别明显;心材浅栗褐色。有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生长轮略明显;散孔材;宽度略均匀。管孔数多;略小,在放大镜下明显;邻近生长轮界处,管孔较小,较少,通常散生;侵填体未见。薄壁组织不见。木射线中至略密;极细至甚细,在放大镜下略见,比管孔小;肉眼下径切面上射线斑纹通常不见。无波痕,无胞间道。
基本性质
木材纹理直;结构甚细,均匀;甚轻至轻;甚软;干缩小;强度甚低;冲击韧性中。木材干燥容易;不耐腐,容易进行防腐剂浸注处理;加工性能良好。
主要用途:纸浆,木丝,人造丝、纤维板,刨花板,火柴杆盒,牙签等,包装材料,一般家具等。
生境分布:分布于溪旁林中。分布区位于寒温带针叶林区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最冷月平均温-10---38℃,稀达-45℃,最热月平均温在15--20℃以上,冬夏温差甚大,年降水量360--1000毫米,无霜期90--150天,生长期较短。土壤为中性沙石土。仅生于空气湿润、排水良好的河岸和溪流旁。
种植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