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但按人均计算,又是森林资源十分短缺和消费水平很低的国家。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的1/8,人均年消费木材约0.16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消费水平的1/4。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每年要调减木材产量500-600万立方米。国内生产的木材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增长的需求,世界各木材主要生产国的木材大量涌入中国,中国成了世界木材商关注的焦点,木材市场异常活跃,竞争也十分激烈和残酷。下面我简要分析一下木材资源和需求状况。
一、 木材资源情况
1、 内商品木材情况
"九五"期间,国内共生产木材2亿9千万立方米。其中:1996年6710万立方米,97年6395万立方米,98年5966万立方米,99年5237万立方米,2000年4700万立方米,木材产量逐年递减,4年共减少2010万立方米,平均每年减少503万立方米。据国家林业局权威人士讲,天然林总量还要调减1000万立方米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珍贵树种和大径级材。另外,受经济利益驱使,计划外超限额采伐仍较严重。据第五次全国森林清查结果表明,年均超限额消耗森林资源8679万立方米,约合商木材5300万立方米左右。近两年加大监督力度,计划外采伐会有所减少。估计也在4000万立方米以上。所以,计划内外的商品木材约有9000万立方米流向市场。
据第五次清查,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和森林覆盖率都有所增加,但有二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一是用于生产商品材的用材林中成熟林资源严重不足,并逐年下降由1993年的19.6亿立方米,降为2000年的13.5亿立方米,2010年将进一步下降为8 .75亿立方米,队杨木、桦木、杉木、马尾松等外,可采成熟林蓄积将逐年减少,特别是大径级木材资源急剧减少趋势。二是林分低龄化严重,不应采伐的中幼林却被大量采伐,据第五次森林资源调查表明,采伐中幼林面积占总采伐面积的78 .5%,采伐中幼林蓄积占总蓄积的57.7%。这对后备资源培育构成极大威胁。
目前,我国国内木材资源的突出矛盾是结构不合理,是结构性的短缺,大径优质材不好销,卖不上价。北方林业基地黑龙江森工系统,去年除个别珍贵阔叶树材种销售出现暂时的小高潮外,整体销售沉闷。全省生产计划465万立方米,比99年下降20%。销售完成443.9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95 .5%。2000年黑龙江全省木材平均售价425 .55元/立方米,同比每年立方米下降20元。吉林省森工系统销售木材259.9万立方米,同比减少21.9万立方米,平均售价每立方米下降4 .1元,而延边州原木售价每立方米平均下降28.7元。资源减少而需求上升,理应畅销,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呢?一是资源与市场需求不对路;二是优质价廉的俄罗斯木材的大量进口,抑制了国产木材的销售。这是残酷的市场规律造成的,没有办法。南方林区也并不乐观,广东省是工材生产大省,也是木材消费大省,但去年415万立方米的商品材计划,仅完成227万立方米,占计划的54.7%。全省林相小径杉树,松树占多数,市场需求的大径优质阔叶材很少,因此销售不畅,售价上不去。福建省是我国重点林区之一,有材料表明,他们现在是三多三少,即人工材多,天然材少;中幼林多,成过熟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去年销售木材372万立方米,同比减少20万立方米,下降5.45,价格也的所下降。其他产材省区的情况也都大同小异。要改变国产森林资源结构,我想比改变工业生产结构更困难,没有几十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国产材,开辟使用空间,发展人造板工业应是一条很好的路子,我国人造板1999年产量为1503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很低,千人消费量仅为12立方米,而96年世界千人消费量已达到128.9立方,发达国家个人消费量都在150立方米以上。所以发展空间很大,苏北人工杨木林的迅速成功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造纸工业也是如此,一是我国人均使用水平低,世界人均每年消耗54公斤纸,而我国只有17公斤,发展前景很大;二是我国木浆比重低,"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要提高木浆比重以提高纸的档次。发展这些工业,才是我国国产木材的根本出路。
为了保护国内森林资源,为了解决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大径优质木材的需要,除了加快人工林培育、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增加木材加工的科技含量,延长木材使用寿命等以外,最主要,最切实的途径就是进口木材,这不是权宜之计,应该是30-50年的国策。这也给我们经营进口木材的商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商机,在中国经营进口木材的市场广阔,只要我们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秩序,抓准信息,合法经营,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现在的问题不是木材市场疲软或需求不旺,市场需求是很大的,增长幅度也很高,问题是中国这块木材市场的肥肉世界都想吃,资源涌入太多,由于竞争的激烈,使木材生意不大好做,利润很薄,只有模准市场需求,改变经营理念,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逐步上网并从上取得信息,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快进快出,不盲目跟风,才能生存和发展。
2,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