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木工機械市場規模平均在55至60億美元之間,近幾年來並沒有顯著的成長。環境保護政策抑制森林的砍伐,原木供應量減少,林業機械及木材加工機械的需求也就受到影響,然而市場對原木製品仍情有獨鍾,雖有合板、不銹鋼、塑膠等替代產品,但是無法完全取代原木對人類原有的親和感,所以全球木工機械設備的市場雖然在環保限制下,仍依舊維持一定的規模。
木工機械之生產製造,德國及日本以生產高精密度、多功能、自動化、 CNC化、大型化與系統化機種為主,與我國目前生產之產品有相當大的區隔。日本業者近年來逐漸重視出口市場的開發,出口比重已逾生產的一半,在東南亞市場與我國形成競爭局面。德國產品則行銷全世界,以高單價、高附加價值之機種與系統為主,與我國產製之木工機械不相衝突。美國生產者則幾乎以內銷為主,外銷不多。韓國製品機種相當多,功能、精度與性能皆不差,自動化、CNC化尤勝我國,但價格高,目前仍以內銷為主,外銷較不具競爭力,未來若是增加生產並降低出口報價,將是我國最強勁的競爭對手。中國大陸生產之傳統型木工機械,種類亦相當多,尤其仿製我國產品嚴重,雖然售價低,但品質不穩定,尚難獲得木、竹、籐加工業者之青睞,三、五年內尚不致對我國產品構成威脅。此外西班牙、巴西、東南亞國家也積極發展木工機械,但仍與我國仍有一段差距。而生產機種橫跨高、中、低檔之義大利,其外銷產品與我國機種重疊性高,功能、品質相當,尤其在里拉貶值,售價降低,又加上義國政府與財團大力支持提供優惠貸款,義大利可以說是我國目前最強的競爭對手。
展望未來發展趨勢,自動化、電腦化可以說是全球木工機械發展的最主要趨勢,即使在亞洲、南美洲這些剛剛興起的國家,未來市場需求仍將逐漸以自動化、電腦化的機種為主。根據估計,我國木工機械產品的NC 化比率還不足15%,比起德國80%、日本70%、義大利60%的比率,有一段差距。不過,我國資訊工業極為發達,馳名於世,工業設計人才亦多,對我國發展木工機械NC化相當有幫助,只要業者肯努力,NC化比率不難提高。
中國大陸木工機械水準與國際先進國家比較,落後甚多,不論在產品的品種、水準、品質、外觀及可靠性方面,均面臨發展瓶頸,至少落後先進國家十年以上,甚至達二十年。
中國大陸由於本身木工機械業並不發達,所以木工機市場一直是進口遠大於出口,以1995年為例,進口金額達3億6,084萬3,000美元,出口金額則僅為2,236萬6,000美元。
另由於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國民所得提高,帶動民眾對於木製家具需求的增加,因此木工機械市場近年來每年都成長。即使大陸為抑制經濟成長過熱,曾於1993年開始採取宏觀調控,緊縮銀根,但並不影響木工機的進口需求,仍然年年成長,而且宏觀調控開始的那一年(1993年),大陸木工機械的進口金額還首次突破3億美元,而且往後還持續成長,到了1995 年已達3億6,000餘萬美元,相信很快即達4億美元,由此可見大陸對於進口木工機械的殷切需求。
大陸進口木工機械,以進口鋸床、刨床、砂光機最多,各項機種每年進口數量在5,000台以上,進口金額則最少3,000萬美元。近年大陸進口作榫機突然增加許多,1993、1994年時進口金額皆在2,000萬美元以下, 1995年突然驟增至6,000多萬美元,成長可說是非常迅速。
至於供應國家方面,台灣無疑是第一大供應來源,1995年出口1億 1,000萬美元的木工機械產品至大陸,佔大陸當年該項產品進口總額3億 6,084萬3,000美元的30.5%,幾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如以數量計,則比例高達46.6%;換言之,大陸1995年每進口二台木工機械,其中一台即為台灣貨。
在木工機械八大產品項目中,我國在其中七項屬於第一,而我國在此七項產品中,佔有大陸進口市場的比例,以1995年為例,最低的為13.1% (作榫機),最高的為46.5%(不須更換刀片之木工機)。唯一一項產品我國不居首位的是貨品分類編號846599的「其他木工機、車床」,冠軍由德國拿走,我國則居第二。不可忽視的是,該項產品一直是大陸進口木工機的最大產品項目,1995年進口金額高達1億2,517萬4,000美元,佔當年進口總額的比例高達34.7%。由於該項產品多屬於高精密度的綜合加工機,因此由德國奪魁,並不令人感到意外,而我國表現亦不差,居第二名,而且還大幅領先位居第三的日本,可見我國先進機械設備的水準已大幅提高,且獲得國際市場的肯定。
至於我國廠商在大陸拓銷的展望,形勢並不十分樂觀,喜憂並存。我國木工機械開始在東南亞發展,後來轉至大陸,目前台灣對印尼、馬來西亞的出口量越來越少,東南亞地區市場基本處於飽和狀態,中國大陸成為台灣第一大市場。大陸銷售單位普遍認為,台灣木工機械質量好,價格適中,但是台灣木工機械的售後服務還是有待加強,依然比不上德國、日本。無論是機器維修、零件更換,德國、日本均可提供較我國完備的售後服務。由於售後服務是機器產品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我業者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