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我国进口木材总量约为1874万立方米(原木、锯材、单板及胶合板),金额为32.63亿美元,而2001年进口木材总量为2188万立方米,金额却为30.3亿美元。也就是说,近两年相比进口木材总量增加了314万立方米,同比上升了6.76%;而进口总值反而下降了2.3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7.14%。这组数字的对比,至少说明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进口材种过多集中在价格较低的北洋材,使这方面材种比重大大超出;二是进口供货商的竞争,已使进口木材平均进价有所下降。那么这两方面问题的继续,究竟引出了什么样的结果? 其一,大量北洋材涌进国门,说明北洋材的确在中国有市场、有潜力,这是因为其与我国东北传统国产材材质接近,并优于国产材,价格也有优势。但什么东西也怕多,去年一年进口原木总量为1686万立方米,北洋材就占了一半多。北洋材快速占领中国市场,质量问题必然接踵而至。近来媒体大量报道北洋材出现的检尺不足、质量下降(如腐、枯、裂、瘤、炭化等)以及携带虫害严重等,给商家及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
其二,国内进口企业及海外木商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把国内木才市场经营利润挤得很小。而且集中到货时,压港、资金不能及时回笼,价格大幅下降。
自从去年年底至今年一季度以来,北洋材(俄罗斯产)价格逐步下落,特别北方一些陆路口岸如绥芬河、黑河等地,下跌势头极为明显。例如大径级红松每立方米约为1300元左右,白松在700元上下,水曲柳加工材在1200元以下。此种价格水平较高峰期下降幅度都在一、二百元。至于其他大路产品诸如落叶松、樟子松、杨、掸、柞、榆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而且预计这种行情走滑的形势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这是因为:一是两节前后以及第一季度均是木材消费的低谷期,或因节假日长休探亲,开工不足,或因资金到位迟缓不足,尤其是我国长江、黄河以北及西北地区,主要使用东北材及北洋材,故而求购滞后,价格也就上不去。
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漫长的冬季均是其采伐木材作业旺季,伐量大,供应充分,货多销缓,行情自难很然振作。
北洋材市场走旺也是必然趋势,这主要得益于二季度后各项基建工程资金到位,人员到岗,原材料需求回升加之北方春季农民建房,城市装修大量用林,特别是北京、天津、青岛等大城市,因为奥运场馆及其相应设施建设需求大量木材,其行情旺也是情理之中,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