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木工机械与刀具工业在经历了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余年的发展之后,已初具规模并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大型成套设备到各类单机、附件、配件和刀具制造企业,全国好几百家,能生产大到年产8万立方米的成套人造板设备,也能生产许多种类的制材和家具机械,一些设备还出口到国外,为我国木材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在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资源结构和市场供需发生重大变化和我国已经加入WTO的今天,我们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严重挑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木工机械工业通过引进、合资、重组、改制有了很大发展,各类企业好几百家,多种所有制并举,主要分布上海、浙江、广东、四川、云南及东北等地,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一些老的骨干企业,近年来经过改制、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已日具活力。后起的一些新企业也十分活跃。成套设备制造能力方面:中密度纤维板已达8万立方米/年;刨花板6万立方米/年;贴面板200万平方米/年。此外还能生产成套水泥刨花板、石膏刨花板、竹材刨花板、纤维板和胶合板、复合地板以及麦秸、稻草等非木植物纤维人造板的成套设备。制材和家具机械制造方面:已能生产数控跑车带锯机、多锯片圆锯机、数控镂铣机、真空覆膜压机、六砂架宽带砂光机、封过机、多轴四面刨、双端铣、多排钻和其常规机械。刀具方面:已能生产硬质合金镶齿带锯条和圆锯片、双金属带锯条、硬质合金可转位铣刀和钻头,甚至金刚石刀具。干燥设备方面,已能生产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常规蒸汽干燥窑、热泵除温干燥窑及多种能源的热风干燥设备。这些国产设备除满足相当大一部分国内需求外,部分产品还出口国外,成绩是不可低估的。
众所周知,我国每年还要进口或从外商在华设立的企业购买相当数量木工机械、设备和刀具。国产机械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
1、管理和规划----我国的木工机械与刀具企业目前仍基本处在多头管理,无序竞争的状态。这对统一规划,集中优势,创建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十分不利。
2、规模----规模不仅和生产能力,而且和科技实力紧密相关。对于大型自动化生产的人造板工业来说,无规模就很难有效益。我国已建的确10万立方米,和在建的30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都须从国外进口设备正说明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
3、效率----效率也是机械设备重要指标,它与制造业整体水平密切相关。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一是缩短加工时间,二是缩短辅助时间。缩短加工时间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大切削用量;二是设法使工序集中。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更大,加工中心的研制还刚起步,柔性加工生产线几乎还是空白。
4、自动化程度----自动化是未来工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实力的主要标志。
我国木工机械设备的控制,主要还停留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水平上。国外的人造板生产线已普遍采用集散控制系统(TDCS),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高级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分5级,即:直接控制级、监督(监视)控制级、在线管理级、分厂(车间)管理级和公司管理级。另外模糊控制技术和实时专家系统也有研究或应用。
5、加工精度----加工精度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它首先取决于机械本身的精度已达纳米级。众所周知,国产木工机械的辊工精度还差得很远,据称定厚砂光机的定厚精度已达+0.1MM,带锯侧向进尺精度已达+0.5MM。是否已达如此精度还有待确认,不过在制锯行业大家都知道,仅圆锯片一项端面圆跳动指标多年来便很难向欧洲指标靠近,因为它不仅取决于机加工,如端面磨削,更取决于锯片热处理工艺、适张工艺和平整工艺,而这后三种工艺又会造成应力交叉。在对锯片的应力分布规律还不掌握,且缺乏检测手段的情况下,自然很难控制端面圆跳动这一指标。
6、高新技术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应用是机械设备制造业必然趋势,我国木工机械在这方面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型企业,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方面近年来有很大进步,但大多数小型企业在这方面还相差很远。其他高新技术的应用差距更大。
7、家具的柔性制造系统----为了适应家具产品生命期短、流行趋势变化快、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需要,国外从80年代中期就已开发出了家具柔性制造系统。近几年意大利的SCM公司和德国的HOMAG公司相继推出的厨房家具和办公家具柔性生产线,使家具的柔性制造系统进入了工业化大规模应用阶段。目前,国内木工机械制造业正在开发数控机床和计算机控制的加工中心,但柔性加工单元、柔性制造系统、集成制造系统和智能集成制造系统还未起步。
8、刀具----我国木工刀具制造业相比更加更加薄弱,除少数几家生产锯条和锯片的厂家外,多数刀具厂规模小,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品种少,档次低,关键优质材料还依赖进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