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家具的用材,会直接反映出该家具的产地和年代。这是判别古家具文物价值的重要依据。学会辨别木种,是鉴赏家、收藏家及爱好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考究的明及清前期家具,多用贵重的硬性木材,以其质地致密坚实,色泽沉穆雅静,花纹生动瑰丽;另外有些木材质地松软,但是木性稳定均匀,常用作辅助材料。
常用的硬性木材共有六种。
1.紫檀木
紫檀亦称青龙木,属蝶形花科,亚热带常绿乔木,主要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菲律宾等地,我国湖广、云南一带也有少量出产。紫檀的材质致密坚硬,体重,入水则沉,一立方米木材可达703公斤。色调呈紫黑色(暗犀角色),微有芳香,深沉古雅,心材呈血赭色,有光泽美丽的回纹和条纹,年轮纹路成搅丝状,棕眼极密。无痕疤。用酒泡则紫色出,并可粘到碗上。其树脂或木材削片和锉末入药,可治疮毒。紫檀木主要用作制造高级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
紫檀木树种虽多,但它们有许多共同特点,尤其是色彩,都呈紫黑色,制作紫檀家具多利用其自然特点,采用光素手法。因紫檀木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而美观,如果雕花过多,掩盖了木质本身的纹理与色彩,就如同画蛇添足了。
紫檀木在各种硬木中质地最坚、份量最重。它不及黄花梨那样华美,但静穆沉古,是任何其它木材都不能比拟的。
我国自古即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之一,多用它作为车舆、乐器、高级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的材料。东汉就见记载。到了明代,由于皇家及王公贵族的喜爱,明代紫檀木家具,做工似粗,却雕琢有神,神志轩昂。
明代朝廷用紫檀起初在我国南部采办,后因木料不足,遂派员定期赴南洋采办,因此储存了许多紫檀木料,因紫檀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南洋的紫檀经明代采伐几欲殆尽,明末清初,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部分都汇集中国。清代早期还使用明代的库存。清代中叶以后,库存用完,货源一时中断,因此,清中叶以后制作家具就以红木代替紫檀了。
国外对紫檀更是惜之如宝,据说拿破仑墓前有一只15厘米长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后来西洋人来到北京,见种种大型器物,才知道紫檀的精英尽聚北京。遂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欧美尚存的紫檀器物,绝大多数都中从北京运去,由此可见紫檀家具的珍稀。
鉴别紫檀木的方法是:用酒精棉球在木头的表面轻轻一擦,如果棉球呈紫红色,就是紫檀;也可以从木头上刮下一点木末,浸在酒里,如果屑末出现一道道血红色的丝条,便是紫檀。老紫檀浸水不掉色,打上颜色一擦就掉;新紫檀浸水后掉色,打上颜色不掉。
与紫檀木同类的木材还有檀香木,为常绿灌木,产于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木质坚重、清香,有黄、白两种。多用作香料或制扇骨、箱匣之类小件器物,木质不如紫檀木。
2.花梨木
古时多写作"花榈",或称榈木,又由于其纹类狸斑,亦名"花狸"。花梨早在唐代已经陈藏器收入《本草拾遗》,称"花榈山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明初王佐增订《格古要论》,讲到"花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味。其花的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
花梨木有新花梨和老花梨两种。二种比重均小于紫檀,浮于水。
新花梨,上海地区俗称香红木,我国的浙、闽、粤、滇等地均有出产,福建的泉州、漳州大多野生,也有人工栽培的。清代亦从缅甸、泰国等地大量进口。新花梨木材呈黄赤色,木质较疏松粗糙,呈条纹,纹理呆滞缺少变化,无光泽,无香气,锯末浸水呈绿色,有微毒。它与老花梨差异显著,二者非同一树种。质地相差甚远。
老花梨又称黄花梨,主要产于海南岛,木色从橙黄到紫红均有,以心材呈黄褐色者为好。质地坚硬,花纹美观,锯解时芬芳四溢,由于黄花梨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色泽不静不喧,材料较大,被视为上品,是明代及清前期高级家具的主要材料,明代家具的传世品中,黄花梨木制品占有相当数量。清代中叶以后,黄花梨家具极少见有。
明代黄花梨木家具不但制作符合人体生理结构,曲线优美,花纹斑灿,且讲究一件家具用一块整料,使纹理、颜色统一和谐。因黄花梨不沾色,本身永呈淡梨黄色。深受人们的宠爱。
3.鸡翅木
鸡翅木也称作杞梓木、鸡敕(下鸟旁)木、溪鸟(为一字)束力鸟(为一字)木,据陈嵘《分类学》说为红豆科,主要产于南亚及东南亚,我国广东、海南也有少量出产。鸡翅木干多结瘿,纹理黑白相间,状如山峰,形似鸡翅,故得名。子为红豆,可作首饰,因而兼有相思木、红豆木之名。又因木质十分坚硬,破料时常打锯,工匠们又称之为"砂石木"。多用于制造小型家具或镶嵌于其它质料之中,因大材不易得,故用于制作大件家具的极为罕见。
鸡翅木有新老两种。老鸡翅木的质地紧密,紫褐色深浅条纹相间成纹,尤其是纵断面,纤细浮动,内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