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木材市场近年走势及2003年市场预测(2003-1-23)
|
一、我国木材市场近10年来风云变幻
国内木材市场一些业内专家认为,近几年来我国木材市场无论是需求结构或是国内木材资源供应,以及进口木材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可谓是风云变幻。综合分析,其演变的走势,大体呈"花盆"状,即从1993年的高峰期(盆沿)逐渐下滑,至入底谷(盆底)期,经过几年的低水平运行,又逐步爬升,至国家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一直清冷疲软的国内木材市场终于一反颓势,再次雄起,以全新的面貌进入一个鼎盛时期,从而完成了一个呈花盆状的走势全过程。
拂去岁月的征尘,对照现时的经济发展,观察93年国内木材市场出现的那次高峰,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泡沫经济"席卷着躁动的木材市场,业内业外千军万马挤进木材买卖的阵地,急功近利的虚假繁荣,如昙花一现。高峰期一过,不仅国内木材市场一蹶不振,而且从那以后,国有木材企业的"主渠道"受到冲击与重创,在国营、集体、个体经营"三分天下"的格局形势下,明显走入了下风。 回顾这十年来的国内木材市场风雨历程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木材供求应遵循市场规律而动,大轰大嗡,追求暴利的人为作法,只会把平稳渐进的木材市场再次拖进死胡同。其实,从这一点来看,90年代中后期,尽管木材市场进入了所谓低谷期,但那正是对其前期非规律性的"暴升"的反动,是木材市场的正常回归。这些年木材市场,特别是进口木材数量、质量、品种、国别以及进口和经营、运输方式的种种变化,也都表明,木材市场的买方、卖方都已进入成熟期。木材经营的微利时代已经到来,按市场规律平衡供求,以此为基础出现的市场繁荣,才更具有生命力。
二、"天保"工程的实施,是我国木材市场发展的分水岭。
如果说,在"天保"工程实施前,我国木材市场从供应方面而言,是以国内资源为主,进口资源为辅;从消费方面而言,是以建设、生产用材为主,家具装修用材为辅;从经营组合角度而言,是以国有木材公司为木材流通主渠道,集体、个体经销为辅,那么,在"天保"工程实施以后,这种木材市场延续多年的计划经济色彩极浓的供求格局,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进口木材进入了历史全盛时期,特别是海外多国各类中高档家具及装修等生活用材大幅增加,集体和民营为主的木材经营体制蓬勃发展,一个崭新的,遵循市场规律运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木材市场终于形成。
新时期木材市场的最重要特点就在于它的"微利"。那种货不离地,就被你炒我炒抬高身价以获暴利的人为哄闹市场的时代已然结束;那种不见暴利便轻言市场疲软,不少业内经营者企盼市场无端拔高的心理的预测也逐渐消失。现在,人们已经平静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现实--微利,这恰是木材市场繁荣的基础和保证,买方需要的是价质相符,而卖方则拼争的是诚信和服务。木材市场竞争尽管愈演愈烈,但生意却越做越规矩,法规法则越来越明了,国内木材市场进入了成熟期,这已是业内外人士普遍认知的事实。
三、国内外资源状况逐年变化
近年来伴随国际大环保呼声日渐高涨以及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木材内外资源供应始终都是不断变化着的。也可以这样说,这种变化就象一面镜子,反映着国内外经济以及环保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先来看进口木材,从1998年到2001年这几年,无论是原木或是锯材在数量上都呈逐年递增之势,前者这几年依次为(单位:万立方米)482、1013、1361、1686;后者为169、217、364、404。此二者数量逐年递增,充分说明一是我国"天保"工程发挥了实效;二是我国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都对进口木材显示了极强的需求。此外,从进口发展趋势来看,由过去的少数国家,极少品种,集中批次,较大批量逐渐过渡到目前这种涉及国际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几十个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进口形式。显然,与整船单一品种相比,后者更适应现今变化了的市场。再有,从主流进口品种看,过去北美花旗松长期雄居"龙头老大"的地位,而过渡到现实以俄罗斯北洋材占尽风光的局面。这种情况则表明北洋材以其"物美价廉"的优势取代了大幅减产的东北材、弥补了国有林区因休养生息而造成的森林资源缺口。此外,锯材进口量逐增,特别是热带锯材大量进口,品种日趋多元化,高档化,成品或半成品化,反映出我国装饰装修用材需求升温,而且档次走高。至于胶合板近年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则反而增加,则充分说明,一是我国民族合板工业迅猛发展,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二是胶合板市场秩序规范了,走私水货受到治理,人为炒作也推动了生存条件。我国逐步成为了合板生产和出口重要国家。
再来看看国内木材资源,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每年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材数量逐年减少,其递减幅度在10%至15%之间,约为500万立方米左右。至2000年,已减至4724万立方米。但从长远角度计,解决木材供应这一难题最终还得靠我们自己。令人欣喜的是,2001年我国国内木材资源供应已止跌回升,达到了5100万立方
|
|
|
|